带Kubernetes的容器化存储在大企业成为主流

【.com快译】Kubernetes是容器2014年发布的一种开源系统,用于自动部署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化存它在过去七年取得了长足的储大成进步。它最初由谷歌创建,企业后来交给一家独立于厂商的主流机构: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将其作为一个开源项目加以管理。容器但我们现在才开始看到成熟的化存Kubernetes部署在主流企业。

随着更多的储大成公司从整体式应用程序转向微服务,容器技术的企业使用也随之增加。随着微服务数量激增,主流越来越多的容器应用程序由成百上千个容器组成,这给管理所有这些应用程序出了难题,化存因而需要编排技术。储大成

Kubernetes就是企业一种编排工具,可帮助开发人员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主流并管理不同环境(比如云​​、虚拟和物理环境)下的这类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在名为容器的隔离用户空间中运行,代表一种虚拟化。

Kubernetes和容器共同支持面向应用程序的数据中心。实际上,应用程序环境是云服务器提供商由容器封装的。重点在于管理应用程序,而不是管理机器的传统方式。

容器化应用程序正日益成为企业希望与其他应用程序工作负载和服务一起运行的主流服务。随之出现了容器环境,这种一级环境与VMware环境并行——实际上,借助VMware的Tanzu产品组合功能,容器很可能是许多大企业的VMware环境的一部分。

通常更倾向开源的组织往往专注于Red Hat OpenShift,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商用Kubernetes发行版。无论如何,PB级正成为前沿企业Kubernetes部署的一个现实目标。

如果没有容器存储接口(CSI)带来的标准化方法,这一切都不可能。CSI是一种直接在容器环境中管理存储的机制。CSI于2019年初发布,如果与高效的后端存储解决方案相结合,服务器托管便于组织构建可以满足企业核心要求: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生产级容器环境。

CSI标准的可用性和VMware Tanzu实现Kubernetes的方法都有助于将通常被认为是“科研项目”的开源解决方案转变成面向实际环境的切实可行的、稳健的环境,就像虚拟机在当今的企业环境中使用那样。总体而言,围绕Kubernetes重新调整对于推动企业采用容器环境、不仅限于副项目或高度定制的环境至关重要。

CSI作为网关

有效的Kubernetes实现可确保用户始终可以访问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加载速度快,用户可获得迅速的响应。Kubernetes还有新兴的备份和恢复特性及功能。

但是CSI方面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之一是它可以充当网关,暴露底层附加存储的真正潜力。精心设计的CSI驱动程序有助于更轻松地引入高级存储功能,比如可扩展快照和神经缓存(Neural Cache)数据放置机制:随着大企业扩大Kubernetes环境的云南idc服务商规模,这两项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

良好的Kubernetes实现可提供停机时间为零的高可用性以及可扩展性和灾难恢复。随着使用量增加,将需要根据需求扩展卷,因此灵活的基于消费的购买模式非常适合 Kubernetes环境。必须始终关注成本因素——基础设施的直接成本和日常的实施/支持成本,这可能远超过基础设施的直接成本。

大多数组织最终的目标是将它们的Kubernetes环境构建到私有云中。的确,使用 Kubernetes和CSI的集中式私有云将控制权交到大企业的CIO和IT团队的手中,同时为开发人员和DevOps团队提供随业务发展而前进的能力。

CSI在演进

随着Kubernetes特性和功能不断改进,CSI继续快速演进。然而,对于普通的企业来说,每六周提供一个新版本弊大于利。作为企业存储解决方案领导者,我们不希望超出标准太远,努力在定期添加新功能与企业在稳定性方面的期望之间求得平衡。

随着容器在企业平台堆栈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Kubernetes将继续演进和改进。不过在今天,由于成为部署生产级容器的行业标准方法,Kubernetes终于进入了主流。

原文标题:Containerized Storage with Kubernetes Goes Mainstream in the Large Enterprise,作者:Erik Kaulberg

【译稿,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译者和出处为.com】

域名
上一篇:独占七成市场份额,英伟达是怎么成为AI芯片霸主的?
下一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的五个发展趋势